知識交流

薑黃概論

【釋名】本草綱目 ~ 稱蒁、寶鼎香;民間別名 ~ 毛薑黃、黃姜、黃絲郁金˙˙˙

【集解】多年生宿根植物,花與苗同生,春季從根部長出,夏后花爛無子,根節堅硬,適宜秋、冬季採收,性味苦、辛稍辣,無毒;食品作為咖哩料理的主要材料,藥用正品須栽種經過三年以上。

薑黃種植遍佈多國,成份相當,只因地質、氣候不同,質量多少增減,現今農業技術發達,日本改良品種(紅薑黃),台灣亦已引進栽種,成果斐然。

薑黃、鬱金、蓬莪荗等三種同屬姜科,而品種有別,醫療藥理相近,但略有出入,不可混淆,處方用藥勿以訛傳訛。

【成分】(現代醫學研究):

薑黃素、去甲氧薑黃素、二去甲氧薑黃素、薑黃酮、去氧薑黃酮、薑黃烯、水芹烯、桉葉素、阿拉伯糖、葡萄糖、脂肪油、色素、淀粉、蛋白質、礦質元素(鎂、鉀、錳、鐵、鈉、鈣、鋅 / 銅 = 3.7)等。

【功能】利肝膽、健胃腸、消積食、鎮痛、消炎、止血。

【主治】肝膽毒、胃痛、胃炎、腹痛、十二指腸炎、黃疸、胸滿、肩凝、吐衂尿血、痔疾。

【藥理作用】(1)降血脂(2)抗實驗性心肌缺血(3)抑制血小板聚集(4)增強纤溶活性(5)保護肝膽(6)抗炎、止痛(7)抗孕和終止妊娠(8)子宮興奮(9)降血壓(10)抗病原微生物。

【臨床應用】

*行氣 ~~ 治胸腹積結、氣喘、心絞痛、煩悶失眠。

*活血 ~~ 降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防止中風、心肌梗塞。

*利五臟 ~~ 解肝膽毒、固脾、健胃腸。

*化瘀 ~~ 驅邪辟穢、消除痈腫、抑制腫瘤。

*消炎、止痛 ~~ 療風濕、跌打損傷、頸肩臂等酸疼。

*婦女症 ~~ 月經不調、產後敗血、避孕、子宮收縮。

& 免疫系統、延緩老化、消脂瘦身、抗癌化腫、腸胃潰瘍、宿醉、口腔牙齒、痔瘡、外傷鎮痛止血、皮膚瘡癬殺菌。

●上 述 說 明 = 摘 自 中 藥 醫 學 書 籍 = 僅 供 參 考。

● 治 療 疾 病 = 諮 詢 中 醫 師 =對 症 下 藥 。

薑 黃 粉

【加工流程】

一般:

(一) ~~ 用於食品調料

薑黃採收 → 洗濯 → 除雜 → 清洗 →日晒 / 乾燥 → 粉碎研磨 → 粉狀成品

(二) ~~ 用於醫療用藥

薑黃採收 → 洗濯 → 除雜 → 清洗 → 蒸煮 → 乾燥 / 烘培 → 粉碎研磨 → 粉狀成品。

精製:

(◎) ~~ 用於保健食品 / 高檔醫藥

薑黃採收 → 洗濯 → 除雜篩選 → 清洗 →蒸煮 → 絞碎 → 雷公炮製 → 低溫研磨 →粉狀成品。

【食用說明】

*每次用量1 ~ 3公克(附贈量匙,每平匙約重1公克,另則目測自我裁量)每天1 ~ 3次(藥物間隔2小時),粉末配白開水或沖泡黑糖水、果汁等送服(冷熱皆宜),如為口服方便,亦可選購膠曩包裝產品;【 P S:外用適量 】。

*求子婦女、妊娠孕婦、哺乳產婦等不宜食用;嚴重病者須經醫師診斷:算計用量標準,指示醫療方式,得以服用。

 

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

網 路 資 訊

< 內文摘錄:維基百科、A+醫學百科、常用中藥、薑黃的科學觀˙˙˙˙˙>

薑 黃 素 功 能 簡 介

※ 抑制DNA不正常増生,預防癌症(胃癌、腸癌、十二指腸癌、口腔癌、皮膚癌);並具有腸胃保健功效,消除大腸瘜肉,減緩慢性胃潰瘍相關症狀。

※ 捕捉自由基,減少疾病威脅(動脈硬化、糖尿病、關節炎、白內障、冠狀動脈疾病、自體免疫疾病、老年癡呆、改善肌肉萎等)。

※ 分解三酸甘油脂,清除心臟口堵塞,預防心肌梗塞;幫助體內膽固醇正常代謝、降血脂、降血糖、抑制血液凝結、有助於防患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發生。

※ 具抗氧化功能(薑黃素是維生素E的1.60倍,維生素C的2.75倍,黃酮類抗氧化劑的2.33 倍),能夠抵抗紫外線,達成皮膚抗老,延緩身體老化,是天然口服的保養品。

※ 強效抗炎、殺菌而無副作用,增強體內防禦功能;抗致癌基因C-JUN,促使癌細胞凋謝死亡。

※ 助益肝臟解毒排毒功能,刺激膽汁分泌,調節腑臟機能;促進胃腸蠕動、消化積食、排便順暢。

※ 具行氣、活血與止痛作用,對風濕、筋骨痠痛、五十肩、頸肩僵硬、腹脹悶疼、婦女經痛療效。

※ 用作食品調味(煮、炒、烤、滷、醬)及増香,為咖哩料理之主要材料;或產品賦色之染色劑。

~ ~醫 療 臨 床 & 其 他 相 關 應 用 ~ ~

◎ 宿醉解酒、嘔吐、胃酸過多、熬夜失眠、容易疲勞、血瘀氣滞、腰痛、坐骨神痛。

◎ 便祕、消脂、減肥、肌膚乾燥、婦女閉經、月經不調、避孕、終止妊娠、子宮收縮。

◎ 肝炎、膽疾、黃疸、氣喘、心臟病、腦血栓、狹心症、結膜炎、淋巴腺瘤、吐衂尿血。

◎ 鼻蓄膿、牙周病、痔瘡、蕁麻疹、異位皮膚炎、創傷、跌打損傷、膿腫生疱、香港腳。